首页 > 高考动态 > 正文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

2024-04-10 14:41:09 | 飞卢网

今天飞卢网小编整理了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相关信息,希望在这方面能够更好的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

我看过这样一句话:人生总是不公的,有些人轻而易举能得到,有些人却要历尽坎坷才能得到。但你总要相信你留下的汗水滴在土里总会长出花。或许金子不经锻造火炼,它就没法发光吧。

河南男孩庞众望出生在河南沧州一个一贫如洗的家庭,母亲因年幼患病瘫痪在床,父亲则有很严重的精神病。全靠家里年近半百的老人照料,主要的生活来源靠的是政府低保。

这个男孩的出生,使这个贫困的家庭重新长出生气,可同时也加重了家庭的重担,使本就贫苦的家庭雪上加霜。他们给这个孩子取名叫众望,意义是希望他能众望所归,带领这个家庭走向美好

人们常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可就是这个出生在寒门的男孩—庞众望,以744分的优越成绩摘得沧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录取,打破人们对寒门子弟的刻板印象。

“与众不同”的童年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年幼的庞众望打懂事起,就已经在帮家里做家务。烧火、砍柴、种地,可以说是信手拈来。

照顾瘫痪在床的母亲,也是他的日常之一,因母亲生活不能自理,经常会将床褥弄脏。他也不嫌脏和累,帮母亲擦拭身上的秽物,并清洗被褥。

暑假同学们都去国外旅游或是在家打游戏,而下了课的他只能匆匆往家赶,只为烧火做饭和照料瘫痪的母亲。

他的童年里没有玩具、没有游戏甚至没有玩伴。除了学习就是照顾母亲、料理家事。邻里常暗道:这么好的孩子,怎么就投到了这样的家庭。

好在家里还是非常支持庞众望上学念书,要知道那时庞家连温饱都成问题,放别的家庭早就让小孩辍学不念。

但庞众望也非常争气,虽忙于照料家庭,可他从未落下功课。空闲时,他会搬张凳子坐在门口略微光亮处,写作业、复习功课。他也不负众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家里的奖状贴满墙都是。给这伤痕累累的家庭带来了些许安慰,这些奖状也是庞家的希望。

不由感叹,有些人生下来就含着金钥匙,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有些人一生下来就要面对风雨,我看过很多小孩家庭条件优越,不曾做过粗话。衣服不是牌子不穿,学习超过一小时,就吵着要打游戏,劳逸结合。

这样的生活是庞众望可望而不可及。而庞众望的生活对于很多同龄孩子来说,就好像电视剧一样,我们没有办法让没有过过苦日子的人,来对悲催的人生感同身受。

我们只是觉得心疼这些过早担上生活重担的孩子们,本该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却已开始为柴米油盐操劳,未曾享受过一天无忧无虑的童年。

生活的再次打压

在庞众望五岁的时候,检查出他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这个心脏病是必须做手术才能痊愈,当时是母亲推着轮椅挨家挨户借钱才挽回庞众望的命。

庞家本就贫困得本就揭不开锅,再加上债务。他们的生活越发难过,政府低保勉强能支付起庞众望的学费和一家人平时的生计就无再多余款。所以庞众望开始也会在闲暇期间,捡废品补贴家用,回家后料理完家里的事物,他才会拿出他的课本开始复习功课,无论那天有多晚,也无论那天他有多疲惫。他都会坚持学习。

可命运并没有放过这个贫困的家庭,在庞众望上初二时,母亲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患上严重贫血,住进了医院,对于这个家,犹如雪上加霜。

医院又一次下了手术通知单,庞众望的父亲本就是精神疾病患者,不要说朋友了,身旁的人都避之不及。爷爷奶奶岁数也大了,乡里邻间亲戚大多生活也只是能温饱而已。

这下筹钱的任务就落到了庞众望身上,为了母亲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只能挨家挨户的借钱,受尽白眼。可为了母亲能活下来,他咬咬牙坚持住了。甚至还为了筹钱,请假到饭馆打工洗碗赚钱。

自己不舍得买好的饭菜,只能等散摊后,捡烂菜叶回家吃。小时候营养没跟上,庞众望看上去比同龄的孩子小了一圈,给人感觉是一阵风来就能把他吹倒。

可庞众望不曾抱怨过自己的家庭,没有怨天尤人,也没有妄自菲薄。他很爱他的家庭,尽管家里并没有给他一个完整的童年和优越的环境。也深知要改变家庭现状只能靠他自己,而学习才是唯一出路。

他废寝忘食的学习,就差没有头悬梁锥刺股。考上重点中学后,他担心母亲的身体状况和心理情况,经常写信回家,以寄思念之情,也为了解母亲的闷。 飞卢网

用汗水种下的花,总是开的异常鲜艳

上高中后的庞众望,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那是当地一所著名高中,里边的孩子都是受过优良教育,名师辅导。

可庞众望从不管这些,他十分坚信:天才是百分之99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天赋这句话,所以他在学习上找方法,不断钻研,甚至学习到凌晨,第二天又早早起床背书。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考成绩出来那天,他以744分的优异成绩取得了理科状元,同时接到了清华寄来的录取通知书。

要知道河北考卷,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刁钻,就连练习题都是非常难解的,更不要谈高考了。取得744这样的高分可以说能做的人是少之又少。

也正是这次登榜,使庞众望的事情展露在大众眼前。社会很多好心人士,都十分心疼这个独立坚强的孩子,纷纷发起捐款,可这都被母亲和庞众望拒绝了。

所谓人穷志不穷,家庭的贫困可以靠双手去改变,受人捐赠改变的不过只是一时现状,只有自己强大才能真实的改变自己的处境。

而庞众望通过兼职的方式,勤工俭学赚取学费。他也在农科院教授的帮助下,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开起补习班。父亲近些年的精神情况也有明显好转,会和的几个乡邻外出打零工给庞众望赚取学费。

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阳光总会照到黑暗的角落。挺过黑暗就能看见光明,而庞众望的光明是靠着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一个活在黑暗里的人,他没有抱怨过人生,也没有眼红他人的舒适。

他在用行动默默的去改变这一切,就像他去种地,先将荒地耕耘,再播种。守护浇水,或许这块地会一年没有收成、两年没有收成。而他只不过是在攒足力气,等破土而出的那天,感受久违的阳光。

小结:

庞众望在清华三年里过的非常充实,利用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不仅如此他还当上了团支书,和同学沟通、社交。他变得越来越开朗,他认真的态度赢得同学们的赞扬,他的细心和对细节的把控也得到同学们的高度评价。

他的目光已不仅限于学习,更多是他开始学习如何走入社会,如何与团队沟通。他想的一向比任何人都周全,或许老天让他来到人世间受尽磨难,不过是在等他发光的这一刻。他是坠入凡间的神,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方能成才。

品质优良,孝心可嘉,坚韧不拔.....有太多美好的词能够形容这个瘦弱的孩子,愿他往后的人生能够顺顺利利,以前丢失的美好,总会在未来的某刻归还给他。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

湖北农村双胞胎学霸:为母亲,放弃清华与中科院,后来人生如何?

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孕育之源、都有感恩之心,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对“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爱子之情更会感同身受;孟子曾曰:“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可见孝心对衡量一个人品德的重要性,百善孝为先,孝道自古以来就是永不过期、世代相传的美好品德。

古以孝治天下,今以孝传世代。孝子事迹层出不穷,古代的二十四孝,每种孝都极为动人,在自由平等的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再有鹿乳奉亲、恣蚊饱血、百里负米的原始孝法,却也有不同形式的孝心在上演。

比如,今天所说的这对兄弟曾因“孝”而备受争议:为了照顾母亲,他们放弃了清华、中科大的录取,时隔多年,这对兄弟怎样了?他们为当初的选择后悔了吗?

一、双胞胎兄弟:周海,周洋

提到这对兄弟,很多人都会不由得感慨:同样是孩子,为啥自己家的孩子是熊孩子?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带着好奇,带你走近这对兄弟的真实生活,进一步了解兄弟间的相处之道。这对兄弟在怎样的环境中成长成才?又是有着怎样的自强之心?

“不盲目攀比、不好逸恶劳,自觉自律、品行兼优”是这对兄弟的标签,先来介绍一下两兄弟的出身:这对兄弟是双胞胎,或许一母同胞的缘故,二人不仅外表相似,连成绩都不分伯仲。

首先,来介绍一下他们的出身,一个叫周海,一个叫周洋,“海洋”组合出生在湖北咸宁一个贫困农村家庭中,由于母亲体弱多病,家庭重担全由父亲一人扛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双胞胎兄弟虽然出身贫困,但他们自幼就团结互助、勤奋好学。

但是,山村中的贫困家庭想要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着实不易,无论多么艰难,周家父母依然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读书无忧的环境。虽然生活清贫,好在两兄弟足够争气;虽然年龄尚小,但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

从小学到高中,二人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很多人总是开玩笑说:“双胞胎成绩独占鳌头,是心有灵犀才出奇一致的好吗?”成绩来自于他们的自觉自律,周家父母都是目不识丁的务农人员,孩子的成绩全靠“勤学好问、不断思索”而来,能够养成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得益于家风的影响。

二、双胞胎学霸:寒门崛起

虽然周家父母不能给孩子大富大贵的生活,却也身体力行地为孩子营造“自强不息、不卑不亢”的成长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周家父母对教育的重视让两兄弟从小就有学习的意识,为后来的优异成绩埋下了铺垫。

2016年,两兄弟迎来了生命的转折点——高考,苦心人,天不负。二人不负众望,分别被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大学录取,这个结果让周家母亲喜极而泣,她的孩子至少有拼搏的平台。后来,两兄弟带着母亲的关心、父亲的嘱托,踏上了去往大学的征途,这个看似“繁花似锦”的征途,只有用汗水浇灌才能开出精彩之花。

出身贫困,大学是他们改变命运的第一步,周家兄弟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上大学需要资金支持,但周家只有父亲一个经济来源,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卧病在床,这曾让他们的父母非常发愁:如何供两个娃娃读完大学?

当然了,懂事的兄弟俩深知家庭状况,从上大学就半工半读,用知识取得了奖学金,成绩遥遥领先、能力有目共睹。大学是一个自觉自律的环境,很多人在历经高考之后,觉得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半生“得到了解脱”,不少升入大学的学子在大学吃喝玩乐、挥霍光阴。那么,双胞胎兄弟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被影响吗?

当然没有!兄弟俩一反常态,始终严于律己,他们的时间安排得极紧,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去想他事:上课时专心致志、下课预习研究生课程。所谓的“聚餐、约会、旅游、游戏”在周海周洋的世界里几乎不存在,两人并非是不合群,而是他们深知大学四年的重要性,也深知“你若盛开,清香自来”的拼搏真理。那么,在四年的大学时光,他们是怎么度过的呢?

三、双胞胎学霸:大学苦读

在大一时,他们就决定了自己的考研方向,能够在众多诱惑中坚持自己的初心、实属不易,更何况是自由的大学氛围。哥哥周海在大二时就进入了一个优秀的科研团队,为了赶上研究生的研究步伐,周海几乎整日泡在图书馆,能够在著名导师陈瑶洁的团队中和研究生共同搞科研,可见周海不同凡响的能力。弟弟周洋紧随其后、不甘示弱,在大二时就进入了工程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

按理说,很多人的大一大二都只是个起步阶段,但他们在大一时,就已经利用所有的闲余时间将考研知识了解的透彻。虽说没有出生于名门贵族,但他们用自己的努力缩短了和成功的距离。

在众人眼中,他们可能只是会读书的呆子,但其实不然,一个能够坚持良久的人,必定不同凡响值得尊重,这种过人的毅力,是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是,他们不顾周遭人的看法,坚持自己的梦想方向,二人考进大学后不久就决考研。功夫不负苦心人,周海和周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逐渐小有名气,周海凭借自己的努力,曾发表过八篇极为专业的论文,周洋也发表过七篇。

果然,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会发光,他们在大四时就得到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邀请。

但是,双胞胎兄弟经过深思熟虑后,拒绝了清华大学和中科院的橄榄枝,这个决定一度引发了很多人的争议。

有人说,清华大学是国内的一流大学,是莘莘学子的向往之地,中科院更是适合研究的好地方,此地精英荟萃、名师众多,必定会有不一样的学习和体验。

那么,兄弟二人是因为什么原因放弃清华与中科院呢?

四、双胞胎兄弟:为母亲,齐留武汉

其实,他们拒绝这两个顶级学府邀请的理由是:为了照顾病弱的母亲。后来,兄弟二人都选择留在武汉读研究生。

有人说,人往高处走,有的人考研是为了去到更大的平台,这两个人结果还在“原地踏步”。但是,两兄弟却认为“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优秀的人从不会因为地域而被埋没才华”。并且,他们的父母已不再年轻,为了照顾两兄弟,付出很多,理应及时尽孝。一个人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在”。

自古以来,孝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人,就算学业有成、事业成功,也会有人生一大遗憾,更何况两兄弟从小受母亲恩泽、留在武汉也会相互有个照应。相对于外界的纷纷扰扰,亲情于他们而言要重于一切,这样做完全值得。

五、由兄弟二人联想的孝情:社会需要这般人才

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中,很少能够遇到如此孝心的青年模范。如今,两兄弟已留在武汉读研究生。科研知识积累让他们在研究生中如鱼得水,崭露头角。

很多人在羡慕两兄弟的优异成绩时,也应当想到他们在大学时付出的种种努力,成功的人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因为他们忍受常人难以忍受的孤独、拒绝常人难以拒绝的诱惑。两兄弟学业有成,在毕业之后,工作必定会有所作为,在未来,一定可以成为周家父母的骄傲。

当然,他们两个也用行动证明了:出身并不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只要足够努力,一定可以或多或少改变某些现状。无论清华、中科院还是武汉,两兄弟所要的只是一个能够安稳研究的场所,周海和周洋为现代社会的很多青少年树立了正能量的榜样。

不过,像他们这样的懂事青年并非一例,之前感动中国的“洪战辉事迹”不也如此?母亲离家出走、父亲身患精神病,年仅12岁的洪战辉带着妹妹去上学,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数年来无怨无悔,最终凭借过人的毅力考上了大学,使支离破碎的家庭圆满收场。

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

庞众望母亲去世了吗

庞众望 母亲去世了,在庞众望毕业前一年因病去世了。当年庞众望的父亲精神分裂,母亲瘫痪,庞众望更是从小就开始捡破烂,而他却以744分的高分考进了清华,其中有60分是“ 自强计划 ”的加分。因此庞众望母亲去世了。

以上就是飞卢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与“捡废品照顾瘫痪母亲,以744分考入清华3年的庞众望,现状如何?”相关推荐
庞众望清华毕业后现状如何
庞众望清华毕业后现状如何

庞众望清华毕业后现状如何高中期间,学校得知庞众望的家庭情况,给他免除了三年的学费,高中三年虽然艰苦,但也熬过来了。高考那年,他考出了684分优异的成绩,又因为参加了清华大学的“自强计划”,获得了农村专项计划清华大学60分加分,以744分的成绩成为了河北沧州的理科状元。03考上清华大学之后,庞众望相关事迹被各路媒体曝光。一些爱心人士得知了庞众望一家的情况,表

2024-04-09 14:20:16
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是不是过了笔试就有分加?(高考数学满分,总分719进清华,母亲坦言:对哪几点绝不能妥协?)
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是不是过了笔试就有分加?(高考数学满分,总分719进清华,母亲坦言:对哪几点绝不能妥协?)

清华大学自强计划是不是过了笔试就有分加?清华大学自强计划过了笔试就有分加。清华“自强计划”初试采用笔试形式,考试科目为数学与逻辑、理科综合(物化)或文科综合(文史),学生依据填报的学科类型参加其中两个科目的考试。清华将根据学生初试成绩分省、分科类确定初试通过名单;复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综合面试、体质测试等。其中,初试、复试预计在7月中旬。清华将根据学生的初评情况、初试情况和复

2024-04-13 02:17:34
2023年吉林高考一分一段(理科)表(含照顾加分)
2023年吉林高考一分一段(理科)表(含照顾加分)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2023年吉林高考一分一段(文史类)表,希望能帮助到广大考生和家长,一起来看看吧!2023年吉林高考一分一段(理科)表2023年吉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文史1分段表(含照顾分)分数9876543210590102106112116129134140146150157580169179195204213223237245255262570272286295311325340356

2023-07-04 17:31:13
国家重点照顾专业排名大学 考研照顾专业有哪些?
国家重点照顾专业排名大学 考研照顾专业有哪些?

2018考研照顾专业有哪些?2018考研交流照顾专业指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急需和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确定部分扶持的重点学科专业。这些学科一般是需求量较大,但上线生源较少的学科,因此参加复试基本要求一般比其他学科要略低。照顾专业是自主定线的,跟其他的工科线等没有任何关系。意思也就是你要是报考照顾专业的研究生,只要达到制定的照顾专业的国家线就可以了。但是,这是该专业全国最低要求的分数线,并不意味

2023-09-23 10:52:30
高考703分考入清华,理科状元直言:最后冲刺阶段,牢记哪几个“字”? 我是理科生,年级前三十名,我渴望清华,再累我也能忍受,请过来的前辈们讲讲,谢谢了!
高考703分考入清华,理科状元直言:最后冲刺阶段,牢记哪几个“字”? 我是理科生,年级前三十名,我渴望清华,再累我也能忍受,请过来的前辈们讲讲,谢谢了!

高考703分考入清华,理科状元直言:最后冲刺阶段,牢记哪几个“字”?高考703分考入清华,理科状元直言:最后冲刺阶段,牢记哪几个“字”?高考考试就像一个练金场,可以成为很多金子中简单纯粹那个,必定需经过更加残酷煅造与磨炼,而清华、北大作为我国最顶级的的高校,千分之一的录取人数让绝大多数的莘莘学子,被拦在了门口。在陈文龙取得清华大学的入学通知书以后,了解它的学习窍门的学弟学妹们一直

2024-04-10 22:48:40
如何查询高考录取档案状态 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四川)
如何查询高考录取档案状态 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四川)

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四川)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考档案状态查询入口四川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考生档案状态查询入口以江苏考生查档案状态为例子。工具/原料:Iphone11、IOS13.2.1、微信8.0.251、打开手机上的微信APP,搜索“江苏教育考试院”并进入公众号,如图所示。2、点

2023-08-31 15:21:07
淄博第四中学近年来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吗
淄博第四中学近年来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吗

淄博第四中学近年来有考入清华北大的吗是有的哦。通过高考途径的没有。但是走自主招生的有一个哦。李雨轩是淄博第四中学2018届毕业生,2018年被北大自主招生计划“博雅计划”降分录取,圆梦北大。扩展资料:据了解,2018年清华三大自主选拔项目分别为自主招生、领军人才计划和自强计划;北大则为自主招生、博雅计划、筑梦计划。两校自主招生考试主要是为了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例

2024-04-10 08:50:49
考清华或北大的MBA应如何准备
考清华或北大的MBA应如何准备

考清华或北大的MBA应如何准备首先我先说最基本的一些要求,如果不满足以下问题,是根本没有申请的资格MBA报考条件(基本要求)考生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a)专科:毕业后有5年或5年以上工作经历者b)本科:毕业后有3年或3年以上工作经历者;c)硕士、博士:毕业后有2年或2年以上工作经历者;不同学校可能会设置不同的额外条件,如要求突出的工作业绩,拥有CET

2024-04-11 18: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