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18:59:46 | 飞卢网
石油工程
适合指数:★★★★★
专业解密
“世界能源危机”,“全球成品油上涨”,“南海西部新发现大油田”,“胜利油田亿吨级油田浮出地面”……有关石油的新闻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听到,每一条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和原料,石油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已经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息息相关。于是,石油又被称为“黑色黄金”、“现代经济的血液”。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
院校推荐
一本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东北石油大学、燕山大学、贵州大学等。
二本院校:长江大学、江汉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重庆科技学院、重庆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湖北科技大学等。
三本院校:哈尔滨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等。
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
石油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下面让职导网我为你介绍一下2014年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吧!
一、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前景
随着国经济持续高速展,石油开采远能满足加工、消费增长的需要,我国已由过去的石油八输出国变成净输入国,据国家海关总署统计,我国二零零二年的原油进口量可能突破七零零零万吨。适应国民经济展的需要,我们国石油集团-方面继续加勘探开力度,寻找新的具商业价值产能的增长点,实施“稳定东部,展西部”的战略部署;另-方面贯彻国家“走去”的战略方针,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种场”,将采取切实效的措施保持原油产量稳升,天然气产量实现幅度增长。石油工程建设将继续依靠技术进步求展。
专业对口率:97%
石油工程是对石油资源进行开发、使用、研究的一种系列工程,主要针对油气田的工程建设,如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等。石油工程专业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学们在前两年主要学习技术基础课,如计算数学、电工电子学、油田化学、油田地质学、工程流体力学等;大三开始学习与实践相关的专业课程,包括采油工程、油藏工程、钻井工程、天然气开发与开采、油气管道设计与管理、采油工程施工与管理等。此外,石油工程的同学还要到工厂或油田进行实践与课程实习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可以说是现代经济的血液。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石油工业作为一种基础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石油生产领域具有科技含量高、技术性强的特点。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石油企业人员的不断更新,在石油生产管理与技术应用方面,将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因此,石油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石油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就业去向:主要到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与完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石油的发展战略是在加快开发国内石油资源的同时,积极扩大和占领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海外市场在石油勘探开发过程中,中外之间的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须的。这种合作要求石油企业员工必须懂得国际合作惯例,必须有较好的英语水平,同时还要有较强的专业技术素质。在调研和与企业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无论是中海油、中石油还是中石化,都缺少大量适应国际石油勘探开发市场要求的高素质员工。
当谈到石油行业的前景时,中海石油天津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张先生这样说道:“有人说石油行业是夕阳产业,其实不然。我国是石油消费大国,同时又是世界排名第五的石油生产大国,石油工业作为一种基础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石油企业人员的不断更新,在石油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将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石油专业的毕业生在石油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目前石油、能源行业的就业机会是远未饱和的。为抢石油人才,许多石油单位都去石油院校提前预定,就业机会很多,在国际市场上也是这样。” 飞卢网
在教育部公布的2010年本专科专业就业状况中,石油工程毕业生规模在4000-5000人,211院校就业率区间处于A+,就业率≥95%;普通院校就业率区间处于A-,就业率也在90%以上。结合教育部去年公布的就业状况来看,该专业的就业势头保持良好。
据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分析,石油工程、地质工程、油气储运工程等地矿类专业,连续三年就业率与薪资持续走高,属于本科就业绿牌发展专业。
石油行业不像信息、金融这些热门行业,从来都不会处于波峰或波谷的位置上,它的状态持续平稳,从2000年后一直处在上升的状态。中国石油大学校长张来斌说过:“中国石油大学近年来学生的就业率都保持在90%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而且越是传统专业越好就业。每年9月举行新生开学典礼的时候,就有油田企业来校宣讲招聘,他们怕来晚了抢不到学生,石油企业给毕业生的待遇也很不错。”
与其它专业相比,选择石油行业有一些明显的优势:其一,石油是国家资源,石油单位是国企,所以就业单位都是国有企业或国际石油公司,比较稳定;其二,国内石油院校较少,相对于就业机会,竞争小,压力小;其三,石油单位待遇比较好,员工收入在当地城市中应该在中上等。
石油专业相对来说属于比较艰苦的专业,在石油行业中,很多工作是需要下基层的。无论是平时的学习还是毕业后的工作,野外勘察、下油田、矿井,无不是艰苦的环境。所以,一些大型油田为了争夺人才,直接给毕业生开出过3—5万元不等的安家费,月薪扣除食宿等费用,每年纯收入在5万元以上。还有很多国外的石油公司月薪都在万元以上。
石油院校的主干专业毕业生就业绝大多数都分配到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三大石油公司下属研究院或各油田单位,个别外语能力强的毕业生会选择国际石油公司。
石油工程专业工资待遇
石油工程专业,该专业培养具备工程基础理论和石油工程专业知识,能在石油工程领域从事油气钻井工程、采油工程、油藏工程、储层评价等方面的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管理、应用研究与科技开发等方面工作,获得石油工程师基本训练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下面让职导网我为你介绍一下2014年石油工程专业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吧!
山西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山西大学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有没有学科能评为A类?山西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著名高校,当前在山西省内高校中的综合排名,也多年占据着榜眼的位置。但是山西省,在全国范围内来比较,近年来一直都是高等教育弱省。虽然山西大学是省内强校,但是在全国范围内只能达到中等水平,而且当前也不是211工程、985工程还有双一流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他只是四非大学中比较强势的学
山西大学是几本大学?山西大学是二本大学。山西大学在山西既有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次招生,所以严格意义上,我们只能说山西大学是二本大学,如果全部在第一批次招生,我们才说山西大学是一本大学。山西大学,位于山西省省会太原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作共建高校”,是中西部十四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学校入选了“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
二本线最好的十所大学理科吉林师范大学河北环境工程学院盐城师范学院长春大学徐州工程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沈阳理工大学(中外合作)沈阳理工大学(化工类中外合作)淮阴工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吉林师大”,位于吉林省四平市,是吉林省重点大学,也是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更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
山西省二本院校排名山西省二本院校排名:忻州师范学院、长治学院、晋中学院。1、忻州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XinZhouNormalUniversity),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简称“忻州师院”,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师范学校、山西省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长治学院长治学院(ChangzhiUniversity)
山西省所有二本A类大学排行榜山西省所有二本A类大学排行列举如下:山西大学: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是教育部与山西省人民政府重点合建的综合研究型大学,中西部十四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入选“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太原理工大学:简称“太原理工”,位于山西省会太原市,位列国家“211工程”、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中北大学:位于山西太原,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
2022理科压线二本学校刚过二本线的公办大学理科二本的公办大学有:安徽理工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山西大同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院校。2022刚过二本线的理科公办大学福建工程学院办学120余年来,学校秉承“真、诚、勤、勇”校训精神,弘扬“大机电、大土木”传统优势,面向“大海洋”新兴领域,发展成为一所以工为主,工、管、文、理、经、
二本a类和b类的区别在中国高考本科层次录取中,原则上一本是全国重点大学(一A)和近年来报考人数较多的热门院校(一B),二本是一般院校(二A)和近年来由专科学校升格的本科院校(二B)。显然,在一本与二本之间,一本优于二本;在同一批次院校之间,A类优于B类。一、二本A类和B类都属于本科第二批次录取阶段,在毕业后发给学生是一样的毕业证书,不存在什么高低优劣之分。二、二本A大部分是一些发达
大同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山西大同大学是二本,山西大同大学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大同,是一所山西省属多科性大学、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推荐1、汉语言文学2、物理学3、采矿工程4、化学5、英语扩展资料:截至2020年10月,学校由御东校区和新平旺校区构成,校园占地面积2121.6亩,建筑面积93.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
2023-12-06 04:16:50
2023-12-25 10:23:36
2023-08-30 08:33:36
2023-12-20 17:47:43
2024-01-07 20:46:49
2023-10-25 04: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