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07 02:27:43 | 飞卢网
必须要选物理。
1、计算机专业选科必须要选物理,学生在踏踏实实的学习物理科目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充满严谨与辩证性的思维、较强的逻辑与理解能力,这些素养在将来的 计算机编程 学习中,将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2、计算机类本科层次属于工学类的一级学科,下面包括9个专业: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 数字媒体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
3、所有在北京招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 考生的,大学,均要求,选择物理科目即可,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电子与计算机工程专业没有院校在北京招生。
①“物理+化学+X”或者不限学科”两种要求占比较大
绝大部分高校本科专业的选科要求“物理+化学+X”,比如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电子信息类等理学专业,基本上都要求物化2门均为选考方向。
在这种选考科目要求下,单选物理或化学,专业选择范围就比较小了。
“不限学科”的专业多是传统高考中文理兼招的专业,比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会计、小语种等专业。
②文法史哲等偏文科类学科组合变化不大
偏文科类选科还是以“政治、历史、地理”为主,专业覆盖率为40.29%。
部分专业有单科要求,比如艺术史论、社会科学等对历史1门科目有要求,还有中国共产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对政治1门科目有要求。
不同类型学科选择
下面是小帮手为学科偏好比较明显的同学做出的选科建议,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参考。
全能学霸型
①物理+化学+生物
专业覆盖率:96.7%
推荐理由:
纯理组合,记背少,重理解,学科之间关联大,能够互相促进,而且可报考专业多。
不过这个组合聚集了众多理科学霸,竞争比较激烈,学科难度逐步加深。
推荐人群:
理科逻辑思维与运算能力优于文科水平;想要进入理工类院校或综合大学理工类专业。
②物理+化学+历史
专业覆盖率:96.03%
推荐理由:
物理、化学覆盖了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历史覆盖了大部分文科专业,专业选择范围广。
推荐人群:
这个组合聚集了文理科较难的科目,要求文理双全。
偏理科型
①物理+化学+政治
专业覆盖率:96.4%
推荐理由:
因为物理、政治不易考高分,所以该组合报考的人数少,竞争力较小。
政治与另外物化关联不大,需要记忆背诵,是偏文学科中难度较大的。但政治是目前考研/考公的必考科目之一,对未来考研也有帮助。
推荐人群:
物理、化学成绩比较好;有较好的文科思维能力,擅长背诵;未来有考研/考公打算。
②物理+化学+地理
专业覆盖率:95.75%
推荐理由:
该组合专业选择广,学科比较相近,跨度不大,
地理被称为“文科中的理科”,难度不大,可以适当分配更多精力到物理上。
推荐人群:
善于独立研究、思考问题;对自然科学有较浓厚兴趣,地理成绩好。
③物理+化学+技术
专业覆盖率:95.04%
推荐理由:
该组合巧妙地避开了“物/化/生”和“物/化/史”这两个学霸组合,又占据了理科组合优势。
推荐人群:
一般文科成绩都不太理想,或想报考理工科类、计算机类的专业。
偏文科型
①政治+历史+地理
专业覆盖率:40.29%
推荐理由:
该组合是最传统的文科组合,学科较单一,背诵记忆量大,有专业报考限制。
推荐人群:
历史、地理、政治成绩还不错;明确未来报考专业是人文社科类,如法学、新闻学等。
②历史+政治+化学
专业覆盖率:40.14%
推荐理由:
该组合报考的人数不多,竞争压力一般。
历史和政治之间学科关联性较强,能相互促进,但化学关联不大,需要灵活调整学习思维。
但是部分大学的工科专业基本都要求选物理,所以对想上攻克的同学不太友好。
推荐人群:
报考专业主要集中在人文社科类,选化学主要是因为该科成绩较好。
③历史+政治+生物/技术
专业覆盖率:39.98%(选技术39.55%)
推荐理由:
该组合竞争压力不大,但想取得高分有一定难度。未来能报考的专业以人文社科为主,理科可报专业极少。
推荐人群:
历史、政治、生物/技术成绩相对不错;记忆背诵能力强,但不想局限于文科思维。
④历史+地理+化学/技术
专业覆盖率:39.3%(选技术38.7%)
推荐理由:
这个组合地理和化学/技术更偏理科思维,重理解,记忆背诵压力小。但是学科跨度较大,可报考专业之间衔接较少。
推荐人群:
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不理想;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文科记忆背诵。
⑤历史+地理+生物
专业覆盖率:39.1%
推荐理由: 飞卢网
该组合以擅长记忆为主,生物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偏记忆的知识很多,地理和历史也要求背诵记忆。
不过这个组合学科跨度较大,可报考的理工类专业少。
推荐人群:
历史、地理、生物成绩相对不错;对单独学科可选专业情有独钟。
飞卢网(https://www.flx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大学专业选科要求的相关内容。
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 从可选专业角度来看,物理+化学的组合可报考大部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环境、土木、材料、药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而历史+政治可报的专业基本为文科类专业,其中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选考科目要求(3+1+2模式)》以本科专业或专业类为单位设定首选科目要求、再选科目及再选科目要求。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再选科目包括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根据再选科目数量,选考要求分为“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方可报考”(1科)、“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2科)、“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2科)和“不提再选科目要求”。
以上就是飞卢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计算机专业选科要求(浙江高考选考科目与专业选择)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飞卢网:www.flxedu.com大学专业选科要求其他信息:填报志愿实际上也是考生与院校之间的一种“双向选择”:一方面考生通过填报志愿,表达自己的愿望即向往何种院校、喜欢什么专业等;另一方面,各普通高校又以考生填报的志愿为其录取的基本依据,从众多的报考者中择优选拔合格的新生。从可选专业角度来看,物理+化学的组合可报考大部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环境、土木、材料、药学、电子信息、新能源等。而历史+政治可报的专业基本为文
高考2024年选科要求高考2024年选科要求如下:第一类:必限1门选科。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第二类:必限2门选科。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第三类:必限3门选科。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3科。第四类:不提选考科目要求。考生任意选考科目都可以报。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注意事项1、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各普通高校依据教育部202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
想学考古高中该如何选科?附全国21所考古学院校名单(2019年)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拥有极为昌盛的古代文明。现在,虽然考古学只是各高校中一门冷门专业,但每年仍有部分学生会选择投身这一事业。那么,在新高考下,考古专业要求什么?考古专业高中要选什么科目?一、考古专业高中要选什么科目?目前全国开设的考古学专业的院校并不多,根据北京、上海、山东等地方教育考试院公布的高校招生显示:全国各
设计专业高考要怎么选择科目设置首选科目要求高校本科专业首选科目要求包括:仅物理、仅历史、物理或历史均可3种。“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仅历史”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计划。“物理或历史均可”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均可报考,高校将在物理、历史类别下统筹安排相关专业招生计划。设
2025高考选科要求2024年高考起,新高考选科政策发生重大调整。2025年高考也有了新要求。新高一高二家长需要重点关注相关选科信息,为后续选择院校和专业做好准备工作!其中,高校招生专业的选科要求作为影响选科的重要客观因素,需要提前进行了解分析。2024年全国211院校共有4218个专业(类)在京招生,其中选科要求物理+化学均须选考的占比55.12%,不限选科占比33%。物理+化学+X组合
2024江苏高考选科要求2024年普通高考实行“3+1+2”模式。除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外,考生首先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再从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高校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都未提出要求的,即“不提科目要求”,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均可、再选科目为任意2科的考生可报考。第二类
新高考学中医必选科目新高考中医学专业选科要求:通常要求选考物理、化学,部分大学要求选考物理、生物才能报考。随着全国高考试点改革的推进,上海、浙江、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等省份相继开始实行新高考政策。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 ,新高考改革下设计的“3+3”新高考选科模式,赋予了学生充分的自由选择权,可以自主决定科目组合。与
高考2024年选科要求高考2024年选科要求如下:第一类:必限1门选科。考生必须选考该科目。第二类:必限2门选科。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2科。第三类:必限3门选科。考生必须同时选考规定的3科。第四类:不提选考科目要求。考生任意选考科目都可以报。2024年高考选考科目注意事项1、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由各普通高校依据教育部2021年新修订的《普通高校本科
2023-12-06 04:16:50
2023-11-14 07:29:12
2023-12-30 23:26:21
2023-11-07 19:03:32
2024-01-03 21:06:40
2024-04-10 23:4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