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飞卢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迎接未来的智慧教育,年轻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迎接未来的智慧教育,年轻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
(来源:图虫创意)
芥末堆 宁宁 10月10日报道
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讨论已经持续很久,从老师的教学助手到学生的个性
化学习环境创设,人工智能改变教育不再是一句口号。
但也有一些是技术还无法取代的,比如情感教育、
人文教育等。无论是变的部分还是不变的部分,对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意味着要有所准备。9月29日,在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举办西山国际峰会上,
上海师范大学
教授黎加厚对如何做好人工智能时代下的教育准备提出了建议。
他认为,首先是要头脑清楚,认清未来的变化。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辅助研究,并对课程教材进行改革等。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老师要有所准备。
人文主义教育将会成为主流
黎加厚认为,人工智能目前已经能够在多个教育场景中应用,比如评价、批改作业。这部分工作是老师每天工作量最大的部分,而有人工智能之后,老师的工作量将会大大减轻。另外一个是为学习者提供个别化的辅助,还有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他以自己的外孙学习举例,他的外孙学习
英语的网站应用人工智能设计了多场景互动教学,非常吸引学生。它还可以按照
心理学规律每天循序渐进,给学生学习反馈。
教学方面,他分析目前人工智能能够帮助老师更加便捷地备课,帮助管理班级学生资料。还有对老师基础知识技能教学上的辅助。
在黎加厚看来,人工智能也有尚未改变的教育领域,比如师生关系、情感教育、艺术及人文教育。这类教育现在只能靠人去做。他介绍联合国
教科文组织
在出版的一本书中强调,不管技术怎么发展,教师职业不会被替代。但在信息技术发展下,教师的角色要改变,变成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角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强调,增强个人在他人和自然面前的尊严是21世纪的宗旨,未来发展人文主义教育将会成为主流。
育人教育的转向
如今整个时代环境已经发生了巨变,黎加厚认为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英国的一项调查显示,大概有70%的职业将会在未来消失,但新的职业又会出现。这些新职业的特点与人的创造性密切相关。
“教育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这是一个大趋势。”黎加厚说,未来的教育要走育人教育的道路。他解释,育人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人文艺术思维、设计思维、协作思维、整体思维和
直觉思维
。他特意强调没有计算思维,因为那是机器在做的事情。
信息化时代
人工智能教育是将机器教成人,育人教育是把人区别于机器人。黎加厚表示,育人教育的整体趋势有五点,首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次是培养学生
创新思维
和动手能力,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联系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
教学方式上的改变是,从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创造性学习转变。分科教学以课本为中心转向整体综合式发展。从强调知识技能学习向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发展。
“如果老师没有准备好,一切都是零”
黎加厚认为,面对新的环境,教育要有所准备。首先是头脑清楚,认清未来的变化,转变教学方式,从当下的课堂开始转变。他建议,所有的准备中要把教师的准备放在第一位,“这么多年信息化的发展已经证明,如果教师没有准备好,一切都是零,都没法做。”老师要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相关的理论和技术,开展新教法。
另外,他还建议要积极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辅助研究,积极把人工智能新的技术用到课堂教学中,探索如何利用人工智能来改变
教学方法
。同时认真总结回顾过去四十年,计算机教育的经验与教训。
在新的技术背景下,黎加厚总结人工智能与教师和学生有六大关系,一是人工智能辅助老师教学,二是帮助学生学习,三是个别化辅导学生,四是让学生去教人工智能,五是人工智能帮助老师学习,最后是群体化学习。他总结最后一个是重要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作为学习伙伴,跟着老师学生一起学习,可以判断学习中发生的关键词,从而提出很好的创意和建议。“我们称为人工智能参与协作学习。”
关于教育的准备,黎加厚还补充道,要开展面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课程教材改革。基础教育阶段,从幼儿园到中小学要开设人工智能课程,根据不同年龄段,设计适合儿童心理的课程。
此外,他还建议在师范院校、高等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教育新专业。目前上海师范大学等一些高校已经开设了人工智能教育,目标是培养面向人工智能的新一代教师,以及关于人工智能教育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
1、本文是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芥末堆内容合作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文理科都包括哪些科目?
大学文科 专业
从近几年学生报考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热门和较热门的专业有如下若干个: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学、
法学、对外
汉语、
雕塑、
表演、
播音与主持艺术、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设计、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摄影、
动画、
应用物理学、
天文学、
应用气象学、
海洋科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
应用心理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
通信工程、
生物医学与工程、城市规划、
环境工程、
制药工程、
食品科学与工程、
轻化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生物工程、
农业电气化与
自动化、
园艺、
水产养殖学、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预防医学、
口腔医学、
护理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劳动与社会保障、
农村区域发展、
金融学、
国际政治、
外交学、
治安学、
边防管理、广播电视
新闻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舞蹈编导、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化学、资源环境与
城乡规划管理、
生态学、
统计学、勘察技术与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测绘工程、
安全工程、
交通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飞行技术、
航海技术、
包装工程、
刑事科学技术、
消防工程、
草业科学、
动物科学、
麻醉学、医学检验、
中医学、
针灸推拿学、
法医学、
中药学、
药物制剂。
其中,理科专业比较多,如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中
药学、药物制剂、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预防医学、口腔医学、
护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服装设计与工程、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服装设计与工程、生物工程等均为理科专业。
文科专业主要为一些语言、文化等类别的专业及法律相关专业等等。比如现代汉语、英语、法学等专业。
文科和理科的主要区别在于,文科考试科目主要为历史地理政治,而理科主要为物理、化学、生物。一般理科报考人数较多,学校也较多,而且各层次学校比较齐全,能够形成完整的分数梯队,在高考时一般分数线也比文科低。如果你想了解详细的情况,并有针对的选择自己适合的专业,我建议你最好参考一下比如百度或者搜狐的高考频道/专栏,也可以向专家咨询适合自己的专业。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帮助。
各大学文科专业(大类)排名,强烈要求顶置
2005中国大学管理学前100名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西安交通大学
2 A++
浙江大学
3 A++
清华大学
4 A++
北京大学
5 A++
武汉大学
6 A++
南京大学
7 A++
中国人民大学
8 A+
上海交通大学
9 A+
中山大学
10 A+
复旦大学
11 A+
厦门大学
12 A+
上海财经大学
13 A+
天津大学
14 A+
华中科技大学
16 A
南开大学
15 A
四川大学
17 A
东南大学
18 A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19 A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1 A
吉林大学
22 A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3 A
南京农业大学
24 A
北京师范大学
25 A
湖南大学
26 A
同济大学
27 A
武汉理工大学
28 A
中南大学
29 A
中国农业大学
30 A
大连理工大学
31 A
暨南大学
32 A
华中农业大学
33 A
东北财经大学
34 A
山东大学
35 A
华南理工大学
37 A
西南交通大学
36 A
苏州大学
38 A
东北大学
39 A
华东师范大学
40 A
中国矿业大学
41 B+
重庆大学
42 B+
南京财经大学
43 B+
南京师范大学
44 B+
华中师范大学
45 B+
安徽财经大学
46 B+
上海大学
47 B+ 浙江财经学院
48 B+
浙江工商大学
50 B+
北京交通大学
49 B+
陕西师范大学
51 B+
湖北大学
52 B+
西南财经大学
53 B+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4 B+
湖南师范大学
55 B+
山西财经大学
56 B+
山西大学
57 B+
郑州大学
58 B+
深圳大学
59 B+
云南大学
60 B+
福州大学
61 B+
山东农业大学
62 B+
合肥工业大学
63 B+
电子科技大学
65 B+ 云南财贸学院
64 B+
江西财经大学
67 B+
南京理工大学
66 B+
华南农业大学
68 B+
河海大学
69 B+
黑龙江大学
70 B+
安徽大学
71 B+
北京工商大学
72 B+
中央财经大学
73 B+
天津财经大学
74 B+
扬州大学
75 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6 B+
浙江工业大学
77 B+
西北大学
78 B+
昆明理工大学
80 B+
北京理工大学
79 B+ 广东商学院
81 B
中国海洋大学
82 B
汕头大学
83 B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84 B
福建农林大学
85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7 B
西南农业大学
86 B
河北大学
88 B
上海理工大学
89 B
河北经贸大学
90 B 山东
经济学院
93 B
哈尔滨工程大学
92 B
北京科技大学
91 B
兰州大学
94 B
长沙理工大学
95 B
广西大学
97 B
济南大学
96 B 中国地质大学
98 B
湘潭大学
99 B
北京工业大学
100 B
山东财政学院
经济学100强
1 A++ 中国人民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复旦大学
4 A++ 厦门大学
5 A+ 南开大学
6 A+ 上海财经大学
7 A+ 浙江大学
8 A 南京大学
9 A 武汉大学
10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11 A 东北财经大学
12 A 西安交通大学
13 A 吉林大学
14 A 清华大学
15 A 西南财经大学
16 A 中央财经大学
17 A 华中科技大学
18 B+ 西北大学
19 B+ 暨南大学
20 B+ 中山大学
21 B+ 北京师范大学
22 B+ 山东大学
23 B+ 华东师范大学
24 B+ 四川大学
25 B+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6 B+ 湖南大学
27 B+ 江西财经大学
28 B+
辽宁大学
29 B+ 苏州大学
30 B+ 天津财经大学
31 B+ 安徽财经大学
32 B 东南大学
33 B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34 B
华南师范大学
35 B 山西财经大学
36 B 兰州大学
38 B 浙江工商大学
37 B 云南大学
39 B 陕西师范大学
40 B 南京财经大学
41 B 河北大学
43 B 深圳大学
42 B 南京师范大学
44 B 湖南师范大学
45 B 福州大学
47 B 北京交通大学
46 B 云南财贸学院
48 B 华中师范大学
49 B 上海大学
50 B
东北师范大学
51 B 浙江财经学院
52 B 安徽大学
53 B 重庆大学
54 B 郑州大学
55 C+ 湖北大学
56 C+ 北京工商大学
57 C+ 山东经济学院
58 C+
福建师范大学
59 C+
长春税务学院
60 C+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1 C+ 中国农业大学
62 C+
外交学院
63 C+ 中南大学
64 C+ 武汉理工大学
65 C+ 山西大学
66 C+ 中国海洋大学
67 C+ 东北大学
68 C+
河南大学
69 C+ 上海交通大学
70 C+ 广东商学院
71 C+ 上海对外贸易学院
72 C+ 湘潭大学
73 C+ 黑龙江大学
74 C+
内蒙古大学
75 C+ 山东
财政学院
76 C+ 河北经贸大学
77 C+
华侨大学
78 C+ 广西大学
79 C+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80 C+
宁波大学
81 C+ 西南交通大学
82 C+ 同济大学
83 C+ 中国地质大学
84 C
青岛大学
85 C 扬州大学
86 C 南京农业大学
87 C 汕头大学
88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89 C 哈尔滨工业大学
90 C
中南民族大学
91 C 合肥工业大学
92 C
中央民族大学
93 C 华南理工大学
94 C 长沙理工大学
95 C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96 C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97 C
河南师范大学
98 C 上海理工大学
99 C 河海大学
100 C 兰州商学院
2005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北京大学
2 A++ 南京大学
3 A++ 复旦大学
4 A++ 北京师范大学
5 A++ 南京师范大学
6 A++ 浙江大学
7 A++ 武汉大学
8 A+ 暨南大学
9 A+ 四川大学
11 A+
北京语言大学
10 A+ 清华大学
12 A+
中国传媒大学
13 A+ 中国人民大学
14 A+ 华中师范大学
15 A 华东师范大学
16 A 山东大学
17 A 中央民族大学
18 A 厦门大学
19 A 中山大学
20 A 上海大学
21 A 苏州大学
23 A 福建师范大学
22 A 南开大学
24 A 湖南师范大学
26 A
首都师范大学
25 A
上海外国语大学
27 A
北京外国语大学
28 A 陕西师范大学
29 A 华南师范大学
31 A 上海师范大学
30 A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32 A 西南师范大学
33 A
山东师范大学
34 A 吉林大学
35 B+ 河南大学
36 B+ 湖北大学
37 B+ 华中科技大学
38 B+ 山西大学
39 B+ 黑龙江大学
40 B+ 安徽大学
41 B+ 河北大学
43 B+ 深圳大学
42 B+
上海音乐学院
44 B+ 东北师范大学
46 B+
浙江师范大学
45 B+
中央音乐学院
47 B+
天津师范大学
48 B+ 西北大学
49 B+
北京电影学院
50 B+ 兰州大学
51 B+
新疆大学
52 B+ 郑州大学
53 B+
安徽师范大学
54 B+
西北师范大学
55 B+ 内蒙古大学
56 B+
曲阜师范大学
58 B+
上海戏剧学院
57 B+
中央戏剧学院
59 B+ 广西
民族学院
60 B
广州大学
61 B
辽宁师范大学
62 B
温州大学
63 B
徐州师范大学
64 B
广西师范大学
65 B 扬州大学
66 B 云南大学
67 B 青岛大学
69 B
中国音乐学院
68 B 华南理工大学
70 B 湖南大学
71 B 汕头大学
72 B 中南民族大学
73 B
云南民族大学
74 B 中南大学
75 B 中国海洋大学
76 B
哈尔滨师范大学
77 B
河北师范大学
78 B 辽宁大学
79 B 宁波大学
80 B 杭州师范学院
81 B 湘潭大学
82 B 上海交通大学
83 B
韶关学院
84 B
三峡大学
85 B
湖南科技大学
86 B
中央美术学院
87 B
重庆师范大学
88 B
海南大学
89 B
江西师范大学
90 B
四川音乐学院
91 B
西南民族大学
92 B
新疆师范大学
93 C+ 东南大学
94 C+
四川师范大学
95 C+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96 C+
贵州大学
97 C+
湛江师范学院
98 C+
南通大学
99 C+ 上海理工大学
100 C+
南京艺术学院
2005中国大学医学前50名
排名 等级 校 名
1 A++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 A++ 北京大学
3 A++ 复旦大学
4 A+ 中山大学
5 A+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6 A+ 华中科技大学
7 A 四川大学
8 A 中南大学
9 A
首都医科大学
10 A 浙江大学
11 A
中国医科大学
12 A 吉林大学
13 B+ 武汉大学
14 B+ 山东大学
15 B+
中国药科大学
16 B+
河北医科大学
17 B+
南京医科大学
18 B+
北京中医药大学
19 B+
哈尔滨医科大学
20 B+
天津医科大学
21 B+
重庆医科大学
22 B+ 暨南大学
23 B+ 苏州大学
24 B+ 上海交通大学
25 B 南京大学
26 B 西安交通大学
27 B
沈阳药科大学
28 B
福建医科大学
29 B 青岛大学
30 B
广东医学院
31 B
山西医科大学
32 B 郑州大学
33 B 清华大学
34 B
广州中医药大学
35 B 东南大学
36 B
广州医学院
37 C+
安徽医科大学
38 C+ 兰州大学
39 C+
上海中医药大学
40 C+
徐州医学院
41 C+
广西医科大学
42 C+ 汕头大学
43 C+ 温州医学院
44 C+
昆明医学院
45 C+
大连医科大学
46 C+
南京中医药大学
47 C+ 厦门大学
48 C+ 南通大学
49 C 同济大学
50 C 江西医学院
法学前80
1 A++ 北京大学
2 A++ 中国人民大学
3 A++ 武汉大学
4 A+
中国政法大学
5 A+ 复旦大学
6 A+ 清华大学
7 A+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 A 吉林大学
9 A 浙江大学
10 A
西南政法大学
11 A 中山大学
12 A 厦门大学
13 A 华东政法学院
14 A 南京大学
15 A 南开大学
16 A 华东师范大学
17 B+ 苏州大学
18 B+ 山东大学
19 B+ 华中师范大学
20 B+ 四川大学
21 B+ 南京师范大学
22 B+ 暨南大学
23 B+ 北京师范大学
24 B+ 外交学院
25 B+ 云南大学
26 B+ 华中科技大学
28 B+ 山西大学
27 B+ 中央民族大学
29 B+ 上海大学
30 B+ 西北政法学院
31 B+ 首都师范大学
32 B+ 郑州大学
33 B+ 华南师范大学
34 B 安徽大学
35 B 兰州大学
36 B 湘潭大学
37 B 湖北大学
38 B 河南大学
39 B 湖南师范大学
40 B 黑龙江大学
41 B 中南民族大学
42 B 湖南大学
43 B 西南财经大学
44 B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45 B 东北师范大学
46 B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47 B 河北大学
48 B 扬州大学
49 B 深圳大学
50 B 广东商学院
51 B 云南民族大学
52 B 广西民族学院
53 B
烟台大学
54 B 内蒙古大学
55 B 宁波大学
56 C+ 西北大学
57 C+ 天津师范大学
58 C+ 辽宁大学
59 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0 C+ 中南大学
61 C+ 新疆大学
62 C+ 福建师范大学
63 C+ 西南师范大学
64 C+ 汕头大学
65 C+ 西北师范大学
66 C+ 河北师范大学
67 C+ 东北财经大学
68 C+ 浙江师范大学
69 C+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70 C+ 同济大学
71 C+ 上海财经大学
72 C+ 山东师范大学
73 C+ 哈尔滨工业大学
74 C+ 北京科技大学
75 C+ 西南民族大学
76 C+ 河南师范大学
77 C+ 西安交通大学
78 C+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79 C+ 南通大学
80 C+ 曲阜师范大学
大学理科专业排名
理学
本科专业 排名 校 名 等级 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数量
材料化学 1 浙江大学 A++ 92
材料化学 2 北京大学 A++ 92
材料化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92
材料物理 1 东北大学 A++ 57
材料物理 2
西北工业大学 A++ 57
材料物理 3 北京科技大学 A++ 57
大气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0
地理科学 1 北京大学 A++ 98
地理科学 2 南京大学 A++ 98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7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2 北京师范大学 A++ 7
地理信息系统 1 北京师范大学 A++ 117
地理信息系统 2 北京大学 A++ 117
地理信息系统 3 武汉大学 A++ 117
地球化学 1 南京大学 A++ 10
地球化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0
地球物理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3
地球
物理学 2 北京大学 A++ 13
地质学 1 中国地质大学 A++ 15
地质学 2 南京大学 A++ 15
电子信息科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3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北京大学 A++ 19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7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 南开大学 A++ 7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77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4 南京理工大学 A++ 77
海洋技术 1 中国海洋大学 A++ 9
海洋科学 1 中国海洋大学 A++ 10
化学 1 北京大学 A++ 213
化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13
化学 3 南开大学 A++ 213
化学 4 浙江大学 A++ 213
化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8
化学类新专业 W 2 浙江大学 A++ 18
环境科学 1 南京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 2 北京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 4 同济大学 A++ 160
环境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3
理论与应用力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7
理论与应用力学 2 北京大学 A++ 17
生态学 1 兰州大学 A++ 42
生态学 2 南京大学 A++ 42
生态学 3 云南大学 A++ 42
生物技术 1 清华大学 A++ 235
生物技术 2 北京大学 A++ 235
生物技术 3 上海交通大学 A++ 235
生物技术 4 复旦大学 A++ 235
生物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 2 清华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 3 复旦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 4 浙江大学 A++ 189
生物科学类新专业 W 1 浙江大学 A++ 23
生物科学类新专业 W 2 中山大学 A++ 23
数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21
数学类新专业 W 2 浙江大学 A++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北京大学 A++ 316
数学与应用数学 2 浙江大学 A++ 316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复旦大学 A++ 316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清华大学 A++ 316
天文学 1 南京大学 A++ 4
天文学 2 北京大学 A++ 4
统计学 1 北京大学 A++ 126
统计学 2 南开大学 A++ 126
统计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26
统计学 4 厦门大学 A++ 126
微电子学 1 清华大学 A++ 31
物理学 1 北京大学 A++ 205
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205
物理学 3 清华大学 A++ 205
物理学类新专业 W 1 清华大学 A++ 15
心理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A++ 44
心理学 2 北京大学 A++ 44
心理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5
信息与计算科学 1 北京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2 清华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浙江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大连理工大学 A++ 355
信息与计算科学 5 吉林大学 A++ 355
应用气象学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A++ 7
应用物理学 1 清华大学 A++ 123
应用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123
应用物理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A++ 123
应用心理学 1 浙江大学 A++ 100
应用心理学 2 南京师范大学 A++ 100
应用心理学 3 北京大学 A++ 100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 南京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 北京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3
北京林业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4 新疆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5 武汉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6 吉林大学 A++ 11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7 西北大学 A++ 114
作者: 221.219.161.* 2005-9-11 02:10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大学理科专业排名(高考志愿向导)
理学
本科专业 排名 校 名 等级 开设该专业的学校数量
大气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0
地理科学 1 北京大学 A++ 98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7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北京大学 A++ 194
化学 1 北京大学 A++ 213
环境科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3
生物科学 1 北京大学 A++ 189
数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 1 北京大学 A++ 316
统计学 1 北京大学 A++ 126
物理学 1 北京大学 A++ 205
心理学类新专业 W 1 北京大学 A++ 5
信息与计算科学 1 北京大学 A++ 355
材料化学 2 北京大学 A++ 92
地理信息系统 2 北京大学 A++ 117
地球物理学 2 北京大学 A++ 13
环境科学 2 北京大学 A++ 160
理论与应用力学 2 北京大学 A++ 17
生物技术 2 北京大学 A++ 235
天文学 2 北京大学 A++ 4
心理学 2 北京大学 A++ 4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2 北京大学 A++ 114
应用心理学 3 北京大学 A++ 100
材料物理 3 北京科技大学 A++ 5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3 北京林业大学 A++ 114
地理信息系统 1 北京师范大学 A++ 117
心理学 1 北京师范大学 A++ 44
地理科学类新专业 W 2 北京师范大学 A++ 7
信息与计算科学 4 大连理工大学 A++ 355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3 电子科技大学 A++ 77
材料物理 1 东北大学 A++ 57
生物科学 3 复旦大学 A++ 189
数学与应用数学 3 复旦大学 A++ 316
生物技术 4 复旦大学 A++ 235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1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77
环境科学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A++ 160
信息与计算科学 5 吉林大学 A++ 355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6 吉林大学 A++ 114
生态学 1 兰州大学 A++ 42
地球化学 1 南京大学 A++ 10
环境科学 1 南京大学 A++ 160
天文学 1 南京大学 A++ 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1 南京大学 A++ 114
地理科学 2 南京大学 A++ 98
地质学 2 南京大学 A++ 15
生态学 2 南京大学 A++ 42
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205
应用物理学 2 南京大学 A++ 123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4 南京理工大学 A++ 77
应用心理学 2 南京师范大学 A++ 100
应用气象学 1 南京
信息工程大学 A++ 7
电子信息科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3
化学类新专业 W 1 南开大学 A++ 18
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2 南开大学 A++ 77
统计学 2 南开大学 A++ 126
化学 3 南开大学 A++ 213
生物技术 1 清华大学 A++ 235
微电子学 1 清华大学 A++ 31
物理学类新专业 W 1 清华大学 A++ 15
应用物理学 1 清华大学 A++ 123
生物科学 2 清华大学 A++ 189
信息与计算科学 2 清华大学 A++ 355
物理学 3 清华大学 A++ 205
数学与应用数学 4 清华大学 A++ 316
生物技术 3 上海交通大学 A++ 235
应用物理学 3 上海交通大学 A++ 123
环境科学 4 同济大学 A++ 160
地理信息系统 3 武汉大学 A++ 117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5 武汉大学 A++ 114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 194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7 西北大学 A++ 114
材料物理 2 西北工业大学 A++ 57
统计学 4 厦门大学 A++ 12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4 新疆大学 A++ 114
生态学 3 云南大学 A++ 42
材料化学 1 浙江大学 A++ 92
生物科学类新专业 W 1 浙江大学 A++ 23
应用心理学 1 浙江大学 A++ 100
化学类新专业 W 2 浙江大学 A++ 18
数学类新专业 W 2 浙江大学 A++ 21
数学与应用数学 2 浙江大学 A++ 316
信息与计算科学 3 浙江大学 A++ 355
化学 4 浙江大学 A++ 213
生物科学 4 浙江大学 A++ 189
地质学 1 中国地质大学 A++ 15
海洋技术 1 中国海洋大学 A++ 9
海洋科学 1 中国海洋大学 A++ 10
地球物理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3
理论与应用力学 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7
地球化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0
化学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213
材料化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92
统计学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A++ 126
生物科学类新专业 W 2 中山大学 A++ 23
(15考研)我想考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方向,请问都需要哪些参考书目?
飞卢网(https://www.flx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15考研)我想考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方向,请问都需要哪些参考书目?的相关内容。
心理学考研初试是不分方向的。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是统考,考试科目是政治、外国语、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同学报考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按照统考的参考书复习就可以了:
一、心理学导论:
(1)《普通心理学》彭聃龄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章节基本上都能与考试大纲相吻合,是主要参考书;
(2)《社会心理学》章志光 人民教育出版社,介绍社会心理学,包括大纲所有的知识点。
二、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第二版) 林崇德 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教育心理学:
《当代教育心理学》 陈琦 刘儒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四、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张学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根据最新心理学考研考试大纲编写。
五、心理统计学: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六、心理测量学:
《心理与教育测量》 戴海琦 暨南大学出版社;
关于上海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可以参考下面的考研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
飞卢网以上就是飞卢网整理的迎接未来的智慧教育,年轻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飞卢网。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飞卢网:
www.flxedu.com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