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1 04:17:28 | 飞卢网
自主选科是新高考改革给所有高中学生和家长的第一个难题,自主选科选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学生未来三年的学习、等级赋分、专业报考以及高考报志愿。很多学生家长因为对自主选科政策了解不够、盲目选科,对学生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容易出现赋分低、专业报考受限等问题。本文结合2022年辽宁省3+1+2高考志愿填报数据,以及给家长做自主选科咨询时家长的常见错误思维等,说说如下6种常见的自主选科错误做法,希望广大高一学生和家长在选科时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一、没有专业目标,一味追求专业覆盖率
学生和家长在自主选科时有一种最常见的错误做法,就是孩子现在也不知道以后要学什么专业,那么就看选择什么科以后可以报考更多的专业,哪个组合专业覆盖率高就选哪个组合。
这几年为浙江、山东、辽宁河北等学生和家长做高考志愿规划指导时,经常发现学生虽然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物理+化学+政治等专业覆盖率比较高的选科组合,但是学生在报考时结合学生兴趣、性格、能力特点等分析,发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弱、对理工农医等偏研究、实操性工作也不感兴趣,只能报考小语种、新闻学、汉语言文学、会计学、审计学等偏文专业,那么学生高一选科选择纯理科组合或者物理+化学等偏理科组合就不是最佳选择,学生高中学习物理、化学很累,严密的逻辑推理、实验分析等训练对于大学期间学习小语种、新闻学等偏文科专业也没有多大帮助。所以说,学生和家长没有明确的专业发展目标,只一味追求专业覆盖率毫无意义,也非常容易给不擅长物理、化学的学生带来非常大的学习压力。
二、不了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生学习压力大
每个学生的思维逻辑、归纳总结、记忆等能力特点不同,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历史等不同学科对学生这些能力的要求也不同。例如,要想学好物理学科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要想学好地理就要求学生一定喜欢看图、喜欢背诵,记忆能力要较强。如果在选科时,不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进行深入分析,就容易出现学生能力与学科要求不匹配,这样学生学习压力一定很大。
今年指导学生报志愿时,我们就遇到一个这样的案例,通过学生的兴趣、MBTI性格等测评如图,可以看出这个学生在逻辑分析、归纳总结方面的能力较弱,但她选择的确是物化生组合,其语数外的成绩都在学校排名前50,但加上物化生之后就排到学校150以后了,这个学生高中3年学习纯理科压力特别大、虽然投入很多时间但是物理、化学成绩还是不理想,她非常后悔高一选科时没有深入研究,稀里糊涂盲目做选择(该学生被某师范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录取)。
三、不了解不同学科等级赋分优劣势,选考科目赋分低
在等级赋分规则下,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高考成绩不使用学生卷面分,而是使用等级赋分成绩。等级赋分高低取决一个学生在与哪类学生竞争。如果这个学科高分学生选择的明显多于低分学生(例如化学),那么学生一个中等分数学生选择这科就容易赋分时得低分,反之则容易赋高分。2022届高考考生中,我们就看到有些选考化学的学生赋分出现偏低情况,选考地理的学生赋分容易偏高。
所以说,学生高一自主选科是和高考分数紧密结合的,选科选对了赋分可以高5分,选科选的不对赋分可能低5分,两者一正一反就出现了10分之差,学生和家长应该都知道高考1分都很重要,何况10分之差。
四、不深入了解专业选科要求,想报考的专业报不了或专业学不懂
招生专业 院校名称 首选科目 再选科目
建筑类
南京大学 物理 化学
东南大学 物理 化学
东北大学 物理或历史 不限
大连理工大学 物理或历史 不限
沈阳建筑大学 物理 不限
山东建筑大学 物理或历史 不限
成都理工大学 物理或历史 地理
本科有700多个专业,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对这些专业是学什么的、毕业做什么、适合什么类型学生报考等了解不多或者了解很片面。尤其是同一个专业,不同大学的选考科目要求也不同,家长很容易只看1-2个大学的选科要求,就臆测其他大学的选科要求。其实,不同大学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是不同的,例如建筑类专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首选科目必须是物理,再选科目明确要求是化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首选科目是物理或历史,再选科目是不限;成都理工大学首选科目虽然也是物理或历史,但是再选科目却要求必须是地理;沈阳建筑大学和山东建筑大学的再选科目都是不限,但是沈阳建筑大学首选科目必须是物理,选历史组的学生没有资格报考。再如,很多家长不了解飞行技术专业要求再选科目选考化学才能报考,导致有的学生错失了报考飞机技术、未来年薪百万的绝好机会!
不得不说的是,现在很多大学的选考科目要求不尽合理,例如有的大学临床医学专业要求首选科目物理、再选科目化学,如果一个学生选考科目为物理+化学+地理,他可以报考这个临床医学专业,但由于其没有选生物,那么这个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解剖学、微生物学等相关专业课时,一定会出现听课困难甚至挂科情况。
当然,现在越来越多大学采取大类招生方式招生,一个专业大类里面包括若干细分专业,比如有的大学工科实验班中既包括计算机、电子信息、机械类专业,还包括环境工程、生物工程等专业,但是这个大类招生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并没有要求生物,如果学生没有选考生物,也容易出现学习大学专业课时学不懂、挂科情况。
五、不了解招生计划变化,报考时专业选择机会少
有些专业对选考科目要求不高,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均可,没有再选科目要求,例如中国语言文学类、外国语言文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等。很多学生和家长通常只会看到这类专业选考没有要求,学什么都可以报考,但却不知道这类专业在录取时是按照物理学科组、历史学科组分列招生计划的。例如,有的大学在历史学科组招生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8人,但在物理学科组招生才2人,那么学生选考物理和选考历史享受到的招生计划就完全不一样,竞争程度也会不同。所以建议,学生和家长在做自主选科时一定还要了解大学专业具体在物理学科组、历史学科组的招生计划情况。
六、不了解同一院校物理组、历史组录取分数差别
在自主选科时部分学生因为物理难不愿意学习,而选择历史,认为学历史能轻松一点、多拿一些分。但通过2022年高考招生录取数据看,辽宁省物理组本科线为362分,历史组本科线为404分。对于高考分数是400分左右的学生而言,选考物理可以上本科甚至是公办本科,但是选考历史却只能上专科。
是不是所有大学的招生分数都是物理组分数低、历史组分数高,告诉大家,绝不是这样的。例如,对于650以上的学生而言,同一院校历史组分数比物理组要低10-30分,今年北大历史组录取分(654分)比物理组录取分(683分)低了29分;对于录取分数在500-600左右的学校,其物理组和历史组录取分数通常差距不大。如果分数低于500分,一般同一学校历史组分数会比物理组高5-20分,例如吉林外国语大学的英语(英法双语)专业物理组录取分数为455,历史组录取分数为471,历史组录取分数高出16分。所以,我们一直和家长讲,学生高一选科时,还要研究学生未来高考时,大体能处于哪个分数段,不同分数段的学生研究选科的思路和决策也要不同。
首先非常建议物理或者历史中选一个,因为大学很多好的专业,都会要求物理或者历史
新高考形式下,大家都面临这些共同的疑惑。选科其实是一个多角度分析的过程,不只是单纯考虑成绩或者兴趣就可以的,应该立足终身发展,理性选科。
选科应该考虑哪些方面因素
01 飞卢网
学生要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初步的规划
虽然说大学学的专业并不一定就是就业方向,但是很多专业性较强的职业还是需要有大学专业知识的支撑的,所以,这也就决定了学生高中阶段的选考科目,因为你确定报考的那个大学和专业是有选考科目要求的(详见河北省教育厅网站,重要文件里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文件),比如学生以后想成为一名医生,那么医学类专业一般会要求选考生物和化学。
02
选科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科的成绩及排名
也就是说不能仅仅考虑绝对成绩,对于生物、化学、地理、政治科目还要考虑在选科群体中的排名情况。因为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的科目采取的是赋分制,成绩一般要按照排名折算,也就是说卷面分并不是学生的最终成绩,还要按照排名换算。
03
选适合自己学习的科目
我们不否认物理科目重要,但是你是否能学会、学懂,要考虑自己的思维方式,考虑自己的思维特点,考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水平。
04
个人兴趣、性格天赋、家庭资源背景等多维度综合考虑
如果仅仅是兴趣,没有相应的天赋性格去支持这个兴趣,这时候往往效果也不会好;如果性格与兴趣一致,而又有家庭资源,那是最好不过的。
实行“3+1+2”的省份高中一般在第一学期末进行选科,选科结果关系到孩子将来高考可报哪些专业,决定孩子的命运,所以家长要早学习、早打算、早准备。
//
12种选科组合优劣势
//
01物理+化学+生物
专业覆盖率:95.79%
物化生组合选择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不能选择的4.21%专业基本为哲学类、历史类专业。此方案记背内容少,理解内容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
劣势:学习起来难度大,想得高分也不容易,物理、化学、生物这个组合汇集了全部的理科学霸,竞争会异常激烈。
02物理+化学+地理
专业覆盖率:95.24%
“地理”可以说是文科中的理科。以理科思维去学习地理,对于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极有优势。地理是文科三科中难度最大的一科,所以也比较适合理性思维的同学。
劣势:物理科目拿高分很难,而且物理、化学是理科学霸的首选科目,竞争激烈,同时这个组合也是偏理学生最喜欢选择组合之一,人数多,高考竞争力就大。
03物理+化学+政治
专业覆盖率:95.88%
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众所周知,政治是目前考研必考科目之一。如果高中阶段没学习政治,这2年左右的知识断档期,对今后的考研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劣势:政治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大,学习时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同时目前这个组合选择的考生人数最少,竞争力相对较小。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到高分。
04物理+生物+地理
专业覆盖率:86.67%
此组合较适合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
1、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强;
2、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发展规划。地理、生物比较容易学,易拿高分。
劣势:物理较难,得高分不易,学习中上等生人数最多的一个组合,竞争上十分激烈。
05物理+生物+政治
专业覆盖率:86.69%
劣势:物理、政治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时学习也比较困难。这个组合的选择人群较少。对学生的针对面比较窄,难以与同校考生横向比较,不利于了解自身的真实水平。可能师资原因,很难单独为此组合的学生设计走班课程时间表。
06物理+地理+政治
专业覆盖率:80.94%
数学、物理较好,但化学、生物较薄弱的学生建议选择。
劣势:物理高考不易拿高分,平时学习难度较大
07历史+政治+生物
专业覆盖率:49.75%
历政生组合如果考生的生物成绩较为优秀,记忆性也还不错,建议选择这个选科组合。偏文的组合,相对好学,适合文科强理科弱的学生。
劣势:专业覆盖率低,专业报考受限严重。
08历史+地理+生物
专业覆盖率:49.10%
历地生组合如果考生的理科思维较薄弱,理性算法成绩在中等左右可选。
劣势:专业覆盖率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09历史+化学+生物
专业覆盖率:49.54%
历化生组合在专业选择上很难有特别的针对性。
劣势:选择了历史这一科目,就意味着几乎已经与理工科无缘了,即使是有可以选择的理工农医类专业也是非常少的专业也可能冷门。选择了历史,就意味着只能选择文史类,未来选择大学专业也是偏向文科。既然注定未来大学选择文史类,在这种情况下,选择生物和化学,也就意义不大了,很有可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且,化学和生物都是采取赋分制,在遭遇到学霸的情况下,很可能赋分出来会更低。综述:在此,想提醒各位同学们,选科的时候一定要慎重,不要凭喜好,凭感觉,或者随大流地去选择科目。在优中选科,从适合自己中选科,从有利于自己发展的组合中选科,要依靠选科取胜未来高考。专业覆盖率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010历史+地理+政治
专业覆盖率:49.09%
历地政组合比较适合想选艺术专业、传媒专业的考生;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以及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大都会选择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这个纯文科组合,适合文科强的学生。
劣势:专业覆盖率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011历史+地理+化学
专业覆盖率:49.98%
历地化组合对物理不感兴趣或成绩不理想的,文科成绩较优秀的考生来说是最佳选择。
劣势:专业覆盖率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012历史+政治+化学
专业覆盖率:51.11%
历政化组合优势是文科思维比较强的同学,以一门化学拓广了专业选择面。同时三门学科之间没有太强的割裂感。但是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由于学科间差别比较大,需要学生在各种思维中灵活切换现象。
劣势:专业覆盖率低,专业报考很受限制。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选科?高一选科后其余的不能不学,不选的科目还有合格性考试。用的是“3+1+2”的高考选科模式,其中“3”是语文、英语、数学三门必考科目,“1”是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选择一门为选考科目,“2”是在剩下的生物,化学,政治,地理中选择两门作为选考科目。根据排列组合的知识我们就知道在此种模式下,考生总共有12种考试组合可以选择。那么高一的小萌新们该如何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呢
新高考赋分哪科占优势其他信息:新高考物理+化学+地理选科赋分有优势:这种选择,物理化学地理整体都偏于计算,对于喜欢计算的同学而言,这个选择是非常好的。很好地规避了,需要记忆性的一些学科。只要做题训练的好,这三科拿高分还是没有问题的。就业面也不会太窄,所以这将成为喜欢计算的同学,最佳的选择。新高考怎么选科赋分最有优势物理+化学+生物选科赋分有优势:对于就业面而言,选了物理,那么你的就
新高考模式下,高一学生如何选科座标山东,高一学生即将选科,谈一点看法,不一定正确,但都是源于实际生活总结。山东高考综合改革实行“3+3”模式,即语数英三课参加全国统考,各150分;物化生史地政“6选3”,由省考试院命题,各100分并实行赋分制,六科总分750分。通过选科,培养专业兴趣,提前规划人生发展方向,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人才。思路理想,改革伟大!事实上多数家长学生为此惴惴不安
新高考模式下,选考科目该如何选?新高考选考科目为“6选3”,学生该如何选择这三门课程呢?新高考选科,是典型的学业规划。当然应当遵循学业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思路。从选科步骤来讲,首先是确定未来的就业方向,即自己学业完成后,将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其次,根据这一就业目标,结合专业与职业的对应关系分析,确定自己的专业范围;第三,再根据自己选择的专业范围,确定对应的学校范围,即看哪些学校在我们所定
高考新模式下,学生应该如何选科?要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了解下什么是“3+1+2”模式?“3+1+2”模式是指,考生高考满分不变,仍为750分,总成绩由由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科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组成。“3”指的是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1
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该如何选择选考科目新高考选科让考生的选择权变大,也可以提早锻炼学生规划学科的意识。虽说学科之间的选择性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我们选专业首先还是要结合自己将来的职业方向和兴趣爱好。明确了职业方向,就可以很快找到对应的专业,进而确定最后要报考的选考科目。比如,如果将来想从事电子、机械类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就必须选考物理。如果将来选择医药、化工等专业,那么高考科目必须选考化学。
贵州2024年新高考政策关于贵州2024年新高考政策的问题如下:2024年贵州省高考实行“3+1+2”模式。其中,“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全国统一高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考试科目;“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门科目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考试科目。考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及特长,结合拟报考普通高校及专业(类)
新高考3+1+2模式下,怎么给选考科目赋分?新高考3+1+2模式,选考科目中,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等级赋分的基本思路:将每门选考科目的同一类型考生成绩按照分数高低依次排序。排序中,根据比例划分不同等级,按照公式赋予不同等级分。赋分具体步骤如下:1.卷面分换算等级将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每门科目考生的卷面分从高到低划分为A、B、C
2023-12-06 04:16:50
2023-11-02 23:13:13
2024-03-23 12:06:52
2024-01-20 15:28:37
2023-09-01 16:38:36
2023-12-20 17:4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