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08:47:50 | 飞卢网
![]()
进士出身对明朝文人与官员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是决定他们是否能够入朝为官以及能否得到重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明太祖在明朝建立初期更是曾发布过一则内容为“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勿得与官”的规定。而就明朝的选官制度来说,除了科举之外其实还有荐举、吏士这两个途径。这其中,科举中的进士科是最受重视的。
依据明朝的科举制度,参加殿试的考生最后会被划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一甲的进士及第,二甲的进士出身,以及三甲的同进士出身。 获得进士出身的明朝文人可在考试结束后参加御赐的“恩荣宴”,另外还可享有建牌立碑的殊荣。除此之外,明朝还有“进士优先”的传统。也就是说,进士出身的文人会优先被封官任用,进士出身的官员能够享受优待。与之相反的则是非进士出身的官员不仅晋升速度慢且发展空间也比较小,降调时也总是首当其冲。
就明朝官员来看,这一时期很多备受重用的知名官员大都是进士出身,比如说张居正、严嵩、张璁、徐阶等人。 基于这种风气,不仅明朝朝堂上出现了“学历鄙视链”,同时文人学子之间同样也形成了不良学风。 因为进士出身便可享有优待,所以致使学子们都非常注重科举。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他们只专注于应试内容。再加之明朝的科举制度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日渐僵化,所以后来挑选出来的进士大都缺乏实才。
为了解决过分侧重科举而引发的人才选拔漏洞,明朝曾多次强调“三途并用”,认为朝廷用人应以才能为准而不该拘束于出身。 嘉靖时期,嘉靖帝还曾在张璁的提议之下对科举考试实施改革,而此次改变便包含“三途并用”这一选人制度的推行。得益于此次改革的进行,因过度侧重进士科而引发的不良学风得到了明显改善。


飞卢网(https://www.flxedu.com)小编还为大家带来明代的科举考试是怎么分四级的?的相关内容。
科举考试共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
第一级是院试。
读书人必须通过本县知县主持的县试和由知府主持的府试,取得童生身份,有了童生身份才有资格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
童生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是儿童,很多读书人停在这个学级不得进学,而被嬉笑为老童生。比如洪秀全就是个屡试不第的老童生。有了童生身份就可以参加院试考秀才,院试分别在各省的省会举行,通过的人被称之为秀才。
下一级的考试叫乡试。
三年才有一次,一般在八月,由省出题,而且有名额限制。在这一级别考试中过关的人就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因为乡试多在八月举行,故又称为秋试、秋闱。考试共分三场,每场考三日,三场都需要提前一天进入考场,即初八,十一日、十四日进场,考试后一日出场。
第三级考试是会试。
会试于乡试的第二年举行(乡试也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即每逢子卯午酉年举行,为会试前一级考试),即丑、辰、未、戌年春季,由礼部主持,皇帝任命正、副总裁,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又称“礼闱”“春闱”,考三场,每场三日。
最后一级是殿试。
殿试只一天,日暮交卷,经受卷、掌卷、弥封等官收存。要想当进士,还要再过殿试这一关,考试方式是皇帝提问,考生回答,内容主要是策问。皇帝及大臣根据考生的表现,会划分档次,共有三甲:
一甲只有三个人,叫进士及第,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这是为我们大家熟知的。
二甲若干人,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人,叫赐同进士出身。殿试中第一名即是“状元”。 飞卢网
连中三元: 即身兼解元、会元、状元三个称号于一身。在乡试、会试和殿试中均为第一名(必须保证全省考第一,然后在会试中全国考第一,最后殿试里在皇帝心目中也是第一)
自隋唐开始科举后,获得这一荣誉的只有十四个人,分别是唐朝二人,宋朝六人,金一人,元一人,明二人,清二人。
明朝连中三元者有二,一是商辂(lu),二是黄观,很多材料记载明朝只有一个连中三元者,这是不对的,在洪武年间,安徽人黄观连中三元,永乐靖难时,黄观为永乐所忌,将其名字从登科录上划去,改第一名为韩克忠,所以在大多数历史记载中,三元并没有黄观的名字。
科举考试到底是什么回事?
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廷,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
1、艰辛而漫长的“进京赶考路”
古人那时候的“进京赶考”,那也得是有资格才能“赶考”的。古代交通不便,家庭条件好的考生有舟车乘坐、书童相伴,条件差的就要步行到京城参加考试,耗时数月甚至半年。
2、考试环境恶劣
号舍窄窄一间,几乎不能伸展,明清时期的考试一场下来需要两三天,吃住均在里面,除了上厕所以外,一般不能随意出入考场。想想也是煎熬啊!
3、 低到发指的率取率
到了晚清的时候,每次参加乡试的考生大概是16-18万人次,而能考上的只有5000-6000人。算一下这个录取率,只有3%左右!而现代,我们的高考的录取率达到了75%,足足是古代的25倍!
相比今天的高考实在太幸福了!虽然我们并不能用现在的眼光以及道德标准去衡量以前的任何事物,但古人持之以恒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去学的。
以上,就是飞卢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进士明朝一届有多少名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相关文章关注飞卢网:www.flxedu.com
中国古代等级制度的优缺点不会答: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相当复杂,甚至同一朝代都不一样。简单的说下:尧舜禹的传说时代,到夏商,叫天下“共主”,说白了就是部落争霸战,打赢的当老大。例如后羿他们都参与竞争过。好处是,优胜劣汰。坏处是打得太热闹了,没个安稳。周朝开始“分封”制度。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先把宗室的兄弟和功臣封王侯,爵位世袭。好处是稳定,虽然小战不断,但大战就少了。有事情请周王室
朝鲜有多少所大学?如何才可以去朝鲜进修?1,桂应祥沙里院农业大学(KyeUngSangSariwonUniversityofAgriculture),位于黄海北道沙里院市,桂应祥是朝鲜著名遗传学及蚕学专家,人命地名一齐入校名还没见过.2,平壤机械大学(PyongsongCollegeofScience)成立于1967年,学制6年,机械二字也不多见.3A,平壤话剧电影大学,少见的名称.3B,平
高考改革在迷雾中寻找方向的三十年(二)上海是怎样取得高考自主权的高考反思“全国那么大,发展不平衡,有的地区是‘西欧’水平,有的还停留在‘非洲’状况。10亿人民一个大纲,祖孙三代一本教材,本身就是不合理的,中国应该有多本教材,应该有很多种教育模式”把上海高考的命题权从教育部拿过来,实现自主招生,这是我当(上海)教育局顾问时的“得意”之举。上世纪60年代上海的高考曾
汉语言文学考研科目汉语言文学下有很多专业,方向,因此除了2门统考课,专业课会有不同,最好查学校的专业目录1、汉语言文学考研都需要考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和两门专业课(专业课名称和要求因招生单位不同而不一样)。2、建议先确定自己的报考学校,然后去该校官网查看【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即可了解相关专业和考试科目。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
一、朝鲜语专业专业代码朝鲜语专业专业代码是050209。二、朝鲜语专业上几年朝鲜语专业修业年限是四年。三、朝鲜语专业简介朝鲜语主要研究朝鲜语语言、语法、口语以及朝鲜等朝鲜语国家的文化与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朝鲜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技能训练,进行朝鲜语的翻译、教学与研究等。朝鲜语,即韩语,是朝鲜和韩国的官方语言,这两个国家的朝鲜语使用者占了全世界朝鲜语使用者的90%以上。关键
内蒙古美术艺考生2023届有多少人报名?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当地的教育考试院发布的文件得知,内蒙古自治区2023届美术艺考生报考人数是7070人,相对于去年2022届内蒙古美术艺考生报考人数(7288人)有所轻微下降。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发展相对于北上广和一线城市相对滞后,但国家对于自治区的教育发展尤为重视,我们从内蒙古美术艺考生报考人数就能看出,对于义务教育和艺术教育的推广力度。内
2015年北京文言文高考1.2015高考文言文17篇《明史·李东阳传》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住京城。四岁能写直径一尺的字,景帝召见考核他,非常喜欢,抱来放在膝上,赐给果品钱钞。后来两次奉召讲解《尚书》大义,符合皇帝心意,奉诏命进京学习。天顺八年,十八岁,成为进士,选为庶吉士,授官编修。积功晋升任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弘治五年,朝廷因旱灾征求意见。李东阳摘
朝阳区有多少人口?问题一:朝阳区有多少人口朝阳区位于北京市的东部,西与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相毗邻,北连昌平区、顺义区,东与通州区接壤,南与大兴区相邻,全区面积47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城近郊区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区。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308.3万,其中户籍人口208.5万问题二:朝阳区人口数量北京市朝阳区土地总面积470.8平方公里;朝阳区常住人口300.1万人
2024-11-06 11:57:04
2024-11-16 07:17:28
2024-05-24 13:59:36
2024-12-16 19:10:08
2024-08-25 00:16:42
2024-11-07 17:52:01